以案说险: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莫让“馅饼”变“陷阱”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当前,社会上涌现出一批以“快速致富”“无需偿债”为噱头的“职业背债”骗局,不少消费者因轻信虚假宣传陷入泥潭。中原银行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远离此类金融风险陷阱。
一、案例详情
26岁的贾某无固定工作、无积蓄,经济状况窘迫。经熟人介绍结识罗某后,罗某瞄准其急需用钱的心理,抛出“诱人诱饵”:“我朋友的中介公司正在招人,只要是没办过贷款、没办过信用卡的征信白户,配合签几个字,不用还款就能拿高回报,最快一个月能赚几十万。”急需资金的贾某心动不已,在一个月内完全听从中介公司安排:先是被包装成“有资产、有固定收入”的优质客户,以虚构购车需求骗取10万元购车贷款;随后又通过伪造的营业执照,再次骗取25万元贷款。然而,这35万元贷款全被中介公司转走,贾某不仅分文未得,还因贷款逾期被列为失信人员,最终被认定为贷款诈骗犯,身陷法律困境。
二、案例分析
(1)虚假宣传引上钩:以“无需还款得高额回报”“仅用征信换钱”“短时间轻松赚大钱”“债务不用自己还”等话术为诱饵,精准吸引经济困难、急于赚钱的人群。
(2)伪造材料骗贷款:不法分子为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造势”,伪造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关键资料,将其伪装成银行认可的“优质客户”,以此骗取银行贷款。
(3)抽成后转嫁风险:成功骗取贷款后,中介或不法分子会抽取高额分成,将剩余少量钱款(甚至分文不留)交给“背债人”,却把全部债务和逾期、失信等风险,彻底转嫁给“背债人”承担。
三、温馨提示
中原银行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守住金融安全和个人信用的“底线”:
(1)认清骗局本质,坚决拒绝诱惑:任何“贷款不用还”的承诺都是骗局!若发现有人兜售“背债赚钱”门路,或身边存在伪造材料、骗取贷款的行为,要坚决拒绝,并第一时间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若不慎卷入骗局,需立即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2)珍惜个人信用,规范金融行为:信用记录是个人经济社会生活的“第二张身份证”。日常需合理规划收支,按时偿还各类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不参与骗贷、信用卡套现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信用记录异常,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核实处理。
(3)谨慎办理业务,保护个人信息:有资金需求时,警惕非法中介的虚假宣传,务必通过银行等正规、可靠的渠道办理业务;不轻易将身份证等证件原件交给他人“代办”业务;在合同、协议上签字前,务必逐字阅读条款,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避免因疏忽大意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