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轻信“内部渠道”,贷款反被骗取手续费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5日
近年来,以“内部渠道办理低息贷款”为幌子的诈骗案件高发,不少急需资金的受害者因轻信骗子承诺,反而损失了高额“手续费”。
一、案例详情
赵先生因生意周转急需50万元贷款,但其征信记录有瑕疵,担心银行审批不通过。他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声称“银行内部有关系,无视征信,快速放款”,便联系了对方。对方自称某银行“信贷经理”,要求赵先生先支付1万元的“手续费”和“保证金”用于“疏通关系”和“包装资料”。赵先生转账后,“信贷经理”便失联。赵先生不仅没拿到贷款,还损失了1万元。
二、风险揭示
1.金融诈骗风险
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急于用款或资质不足的心理,假冒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以“内部渠道”、“快速审批”、“低息免押”等为诱饵,骗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
2.信息泄露风险
在申请过程中可能被要求提供大量个人敏感信息(身份证、银行卡、通讯录等),这些信息可能被非法利用。
3.征信风险
非正规渠道的贷款申请可能被多次查询征信,影响信用记录,甚至可能陷入“套路贷”陷阱。
三、消费者提示
1.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办理贷款应通过银行官方网点、手机银行、官方网站等正规渠道,不要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
2.警惕“先收费”陷阱
正规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不会以任何名义(手续费、保证金、验资费、解冻费等)要求借款人提前支付费用。要求先交钱的,一定是诈骗!
3.保护个人信息
不轻易向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4.了解自身征信状况
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官方渠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做到心中有数。
5.保持理性,不贪图便利
对“无视征信”、“秒批”、“超低利率”等过度宣传保持高度警惕,不存在无视风险的“内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