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高考季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5日
随着中高考季的到来,诈骗分子瞄准考生家长的焦虑心理,炮制各类金融骗局。为了帮助广大家庭识破这些陷阱,本文结合了最新的案例分析和反诈骗经验,精心梳理出了一份详尽的“防诈指南”,旨在为考生家长提供实用的防范建议。
一、四大高频骗局
“提前查分/改分”木马陷阱。诈骗分子群发“点击链接抢先查分”短信,诱导家长点击含木马程序的链接。一旦中招,手机支付工具账户即被操控盗刷。
“内部指标”招生诈骗。谎称手握重点学校“内部录取名额”“特招指标”,要求支付数万至数十万“疏通费”。
伪造录取通知书。向考生寄送假冒名校录取通知书,要求“提前转账学费锁定学位”。诈骗分子甚至仿冒学校官网提供“录取验证”,诱导家长向境外账户汇款。
助学金/奖学金骗局。冒充学校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需激活账户”为由,引导家长在ATM机操作转账。
二、典型案例
林某的女儿小林热爱绘画,文化课成绩中等偏上。林某最大的心愿是女儿能进入本市的艺术重点高中,但该校竞争异常激烈,不仅要求专业水平突出,文化课分数线也相当高。临近中考,小林在几次模拟考试中的文化课成绩距离该校历年录取线仍有不小差距,林某为此忧心忡忡。
林某经朋友介绍结识了的王某。王某声称自己是某文化传媒公司的负责人,与市内多所优质高中,尤其是与艺术中学的招生部门有“深度合作”,掌握着不为人知的“特招渠道”和“内部名额”。他特别强调,对于像小林这样有艺术特长但文化课稍弱的学生,他“有办法”通过“特殊操作”确保录取。救女心切的林某对王某精心编织的谎言深信不疑,并向王某指定的账户一次性转账15万元。
中考结束后,林某频繁联系王某询问进展。王某起初安抚说“内部流程正在走”。到了7月底,当其他同学陆续收到录取通知时,小林却杳无音信。林某再次催促,王某改口称“今年政策收紧,需要额外时间运作”。高一上学期即将结束,林某女儿仍未能进入重点高中,此时,林某才意识到被骗。随后,林某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迅速立案侦查,将王某抓获归案。经审讯,王某对其虚构拥有特殊招生渠道、内部名额、骗取林某15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三、温馨提示
1、信息保护:切断泄露源头
准考证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绝不向陌生人透露;快递单、社交媒体避免晒考生个人信息。
2、官方渠道:粉碎虚假信息
查分仅认准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录取结果通过学校招生办电话或官网二次核验,助学金政策致电教育局或学校财务处核实。
3、资金安全:守住转账底线
牢记 “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承诺、不透露验证码、不向陌生账户转账;遇“缴费”“激活”等要求,联系官方确认。
(供稿单位:中原银行 宋昊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