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惕“代购刷单”类非法活动的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1日
近年来,“代购刷单”类非法活动悄然兴起,不法分子借助社交平台等渠道,以“低风险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公众参与。此类活动通过虚构交易、资金空转等手段掩盖非法目的,已对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亟需引起广泛警惕。
一、常见表现
(一)虚假信息诱导
不法分子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电话推销等渠道发布“代购刷单”信息,以“低风险高收益”“轻松月入过万”等虚假承诺吸引年轻群体,利用社会经验不足者的侥幸心理实施诱导。
(二)虚构交易流程
所谓“代购刷单”往往由“买家”指定“商家”,交易中无实际物流配送,仅通过资金空转伪造交易记录,形成“虚假闭环”以掩盖非法目的。
二、潜在危害
(一)经济负担加剧
参与此类活动可能被要求支付高额“手续费”“押金”,加之资金空转中的隐性成本,综合损失远超预期,易导致个人资金链断裂。
(二)信息安全泄露
提供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数据后,不法中介可能因管理漏洞或恶意倒卖,造成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甚至引发电信诈骗等次生风险。
(三)法律责任风险
虚构交易、资金洗白等行为可能违反《刑法》相关规定,参与者不仅面临贷款合同违约追责,还可能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被追究法律责任。
三、典型案例分析
2025年4月16日,在校大学生刘某至中原银行濮阳清丰支行申请解除账户管控。其4月8日新开立的账户因异常交易被冻结,交易记录显示鞋款购价远低于市场行情。调查发现,“商家”信息由“买家”指定,全程无实际物流流转,仅存在资金空转。刘某承认在小红书平台轻信“代购刷单”招募信息,因“低风险高收益”诱惑参与,最终陷入非法活动陷阱。
四、防范措施
(一)警惕虚假宣传陷阱
充分认识“代购刷单”本质,对“免抵押高回报”等话术保持警惕,拒绝相信非正规渠道的“高薪兼职”广告,避免因贪小失大落入圈套。
(二)核实信息正规性
通过学校就业部门、官方招聘平台等渠道验证兼职信息,坚决拒绝参与无实际商品交易、仅资金流转的“刷单”“代购”活动,从源头阻断风险。
(三)强化个人信息保护
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因信息泄露导致财产损失。
(四)及时维权止损
若发现账户异常或遭遇诈骗,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保存聊天记录、交易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供稿单位:中原银行濮阳分行)